1.
|
有关运动的真相
|
|
多年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
|
|
- 缺乏运动的人只要经常进行适量运动,也可改善健康状况。
- 不须从事剧烈运动也可促进健康。
- 增加运动量(持续时间、次数或剧烈程度)会对健康有更大益处。
|
|
|
2.
|
经常运动的确实益处
|
|
在每星期大多数日子抽空做适量运动,并且持之以恒,可在以下各方面改善健康状况:
|
|
- 延年益寿。
- 减低死于心脏病的机会。
- 减低患上糖尿病的机会。
- 减低患上高血压的机会。
- 有助患有高血压人士降低血压。
- 减低患上结肠癌的风险。
- 减少抑郁和焦虑的情绪。
- 有助控制体重。
- 有助强健骨骼、肌肉和关节。
- 有助令年长者更加健壮,并更能活动自如而不致跌倒。
- 促进心理健康。
|
|
|
3.
|
运动在香港的普及程度
|
|
- 缺乏运动的情况在香港十分普遍。本港超过一半的人口并非经常运动。
- 卫生署于2007年4月进行的「行为风险因素调查」显示于调查前一星期,超过一半( 56.4% ) 18 - 64岁人士没有进行任何最少十分钟的中度剧烈运动及只有约三分之一( 34.7% )曾进行任何形式的剧烈运动。而女性的体力活动量稍低于男性。
- 此外,步行是十分普遍的体力活动。于调查前一星期,大部份( 72.0% ) 18 - 64岁人士每日步行最少10分钟。
- 另一方面,调查亦发现被访者每日有很长时间坐着,超过一半( 55.7% ) 18 - 64岁人士在调查前一星期(星期一至星期五) ,每日最少坐着6小时。
|
|
|
4.
|
缺乏运动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
|
- 缺乏运动是多种疾病的其中一个主要高危因素,包括心脏病、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部分癌症及肥胖。
- 在2007年,本港有:
6 373人死于心脏病;及
1 690人死于结肠直肠癌
|
|
|
5.
|
保持身体健康所需的运动量
|
|
运动无须剧烈,也可促进身体健康。每日的运动量,只要相等于消耗150卡路里热量,已足以令身体获益。运动量是下列三者的综合作用:
各人可视乎喜好用不同方法达致适当的运动量。换言之,持续较长时间地做不太剧烈的运动与做较剧烈运动一段较短时间,两者对健康带来的益处都是一样。简单来说,令人心跳加速加强、流汗或呼吸加重的运动,都可视作剧烈程度中等或适量的运动。
|
|
|
6.
|
适量运动的实际例子
|
|
- 洗车及打蜡45至60分钟
- 洗窗或洗地45至60分钟
- 打排球45分钟
- 坐在轮椅上前行30至40分钟
- 在30分钟内踏单车5公里
- 跳快舞(社交舞)30分钟
- 推着婴儿车在30分钟内前行1.5公里
- 在30分钟内步行2公里(每15分钟步行1公里)
- 在水中跳健康舞30分钟
- 来回游泳20分钟
- 坐在轮椅上打篮球20分钟
- 打篮球(篮球赛)15至20分钟
- 在15分钟内踏单车4公里
- 跳绳15分钟
- 在15分钟内跑步1.5公里(每10分钟跑1公里)
- 上落楼梯15分钟
|
|
|
7.
|
健康的开始
|
|
- 对一向没有运动习惯的人而言,目标要低,起步要慢,如此既可避免肌肉疼痛和受伤,又可让身体有时间调节。
-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例如心脏病、糖尿病、痴肥或容易患上这类疾病的人士,都必须先征询医生的意见,才展开新的运动计划。
-
40岁以上的男性和50岁以上的女性在展开涉及剧烈运动的新计划前,应先征询医生的意见,确保本身没有心脏病或其他健康问题。
|
|
|
8.
|
其他重点
|
|
- 不论任何年龄、性别或身体状况的人士都可因经常运动而获益。
- 父母的角色十分重要。他们可透过鼓励及支持,协助子女维持经常运动的生活方式。
- 学校可透过设计有较多运动项目的课程,发挥重要作用。
- 青少年和节食人士可藉着运动改善体格、增进活力,令骨骼更加强壮,从而毕生受惠。
- 医护人员可提供意见,协助市民把运动融入日常生活中。
- 在工作地方推行的活动计划,可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的运动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