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天寒地凍要小心
一九九九年一月十五日
逢寒流襲港,都有長者因抵受不了寒冷的天氣而引致併發症,較嚴重者需要入院治理。因此,趁天氣還未轉冷,大家應預先作好準備,防範於未然。
何謂低溫症?
低溫症是指人體體溫降至攝氏35度或以下。病徵因患者的年齡、低溫程度和時間長短而各有不同。初期,患者感到寒冷,不自覺地震顫,手腳冰凍,表層的微細血管收縮。患者體溫在攝氏32度之時,會神智昏亂,說話含糊不清,震顫不受控制,還會有不合情理的行為出現,例如:寒冷下脫去外衣等。如果處理不當,再讓患者體溫持續下降至32度以下,震顫就開始時強時弱,直至停頓,身體瑟縮、肌肉強直、皮膚變白、瞳孔放大,進入僵凍狀態,繼而死亡。
引致長者容易患上低溫症的原因
- 長者皮下脂肪較少,溫度調節機能減退,在寒冷的天氣下身體未能對於周遭氣溫下降作適當的反應。
- 很多長者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內分泌失調、心臟病等,而這類疾病除了令長者體弱外,也令他們的新陳代謝率減慢及降低調節體溫的能力,因而減低熱能的製造。
- 中風、骨折、柏金遜病及老人痴症等,往往會令長者行動不便,而跌倒也是患上低溫病的危險因素。
- 酒精會使血管擴張,使身體容易流失熱能,所以酗酒的長者也較容易有低溫症的危險。
禦寒措施
- 密切留意天氣報告,加穿適當禦寒衣物,如:頸巾、手套及頭巾。
- 飲食方面,應選擇高熱量及易消化的食物,如:粥及米粉等。適量進食,攝取足夠水份,避免飲用過量酒精、濃茶及含咖啡因的飲品。
- 經常作適當的運動可增加血液循環,從而增加熱能的製造。
- 保持家居環境溫暖,減低熱能流失,如:關妥門窗、防止冷風直吹。也可小心利用安全暖爐。
- 定期作健康檢查,及早找出治理容易引致低溫症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和退化性疾病等。
- 如發現有低溫症的病徵,應立即向醫生求診或送院救治。
- 需要時可使用民政事務署的禦寒中心。
二零零七年三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