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一年六月二十日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六月二十日)表示,由於猩紅熱的呈報個案數字處於高位,故呼籲市民提高警覺慎防受感染。
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表示,今年截至六月十七日,猩紅熱個案的呈報數字已達419宗,超越過去十年每年的全年總數。呈報個案自今年四月急升,共錄得75宗個案,五月錄得100宗個案,而六月(截至十七日)則錄得142宗。
在今年的419宗個案中,病者年齡介乎一個月大至三十七歲。百分之九十三的個案患者是十歲以下兒童,大部分屬輕微個案,病者的特徵與過往年分的個案相若。
今年至今共錄得6宗猩紅熱院舍的爆發,3宗在幼稚園/幼兒中心發生,2宗在小學和1宗在特殊幼兒中心發生,共有22人受影響,每宗爆發涉及人數介乎2至7人。另外有11個小型群組的個案在家居發生,每個群組的受影響人士為2至3人。
發言人說:「衞生防護中心高度關注今年猩紅熱病症數字高企的情況,並密切留意有關情況。猩紅熱個案數字高企的情況同時在內地和澳門出現,顯示這屬於一種區域性現象。」
「衞生防護中心已去信醫生、院舍及學校,提醒有關人員採取預防和感染控制措施。」
衞生防護中心早前亦委託香港大學(港大)微生物學系進行甲類鏈球菌的基因研究。港大在跟進於六月十三日公布涉及一名六歲男童因感染猩紅熱而出現敗血病的個案,並對從該個案分離的甲類鏈球菌進行基因研究,發現有一段獨特的基因組段加插於該菌株的基因組,這可能造成有關細菌的傳播能力增強。
發言人說:「衞生防護中心會與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合作,對近期的其他猩紅熱病例進行基因研究。衞生防護中心公共衞生檢測中心亦密切監察本地個案的基因排序。」
衞生防護中心會將有關的基因研究發現通知內地及澳門生當局。
發言人表示:「衞生防護中心將加強公眾對預防猩紅熱的教育。」
發言人解釋,甲類鏈球菌是引致猩紅熱感染的細菌,服用合適的抗生素可有效治療猩紅熱。猩紅熱患者通常為十歲以下的兒童。症狀為發燒、咽喉痛及出疹。皮疹會在軀幹或頸部出現,接蔓延至四肢,特別是腋窩、肘部及腹股溝。猩紅熱的徵狀一般並不嚴重,然而部份患者可能出現休克、心臟病及腎病等併發症。
他說:「猩紅熱可透過呼吸或直接與受感染的呼吸系統分泌物接觸而傳播。」
任何人如懷疑患上猩紅熱,應向醫生求診。
要預防感染,市民應採取預防措施,包括:
*維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
*保持雙手清潔,並用正確方法洗手;
*雙手被呼吸系統分泌物弄污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著口鼻,並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及
*保持空氣流通。